湖南法治報全媒體記者 羅霞
在偉人故里韶山,一場靜水深流的司法改革正在重塑基層治理格局。
當44名執法隊員的身影穿梭在田間地頭,當658份執法卷宗串聯起鄉村法治的經緯,這座紅色之城破解了困擾鄉鎮行政執法數十年“看得見的管不著,管得了的看不見”的兩難格局。
近日,記者前往韶山深入采訪發現,這場始于2021年的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,不僅重構了基層權力運行邏輯,更在法治中國建設的宏圖中刻下了生動的基層注腳。
破局:從“九龍治水”到一盤棋的嬗變
基層執法權責倒掛曾是韶山鄉鎮行政執法面臨的最大困境。
“鄉鎮承擔著90%以上的日常監管職責,但因法律授權不足、專業執法人員匱乏等原因,導致違法占地、環境污染等高頻問題陷入‘看得見的管不著’的治理真空。”韶山市司法局黨組書記、局長蘭寧此前在鄉鎮履職多年,對基層行政執法困境深有感觸。
縣級行政執法部門因人力有限、缺乏協調機制,難以有效覆蓋基層執法需求,形成“管得了的看不見”的割裂局面,導致基層治理效能低下。蘭寧介紹:“像占耕地建房這樣的問題,基層干部現場發現后沒有執法權去及時制止,建好了執法部門再去整治難度就大了很多。”
針對這些現象,韶山在2021年開始啟動改革探索破局之道。
彼時,韶山在全省率先出臺的《鄉鎮綜合執法實施辦法》,根據《湖南省鄉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》《湖南省賦予鄉鎮(街道)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指導目錄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,將分散在9個市直部門的36項執法權精準打包,讓鄉鎮從協調員蛻變為主力軍。全市4個鄉鎮組建了綜合行政執法大隊,統籌編制44人,基本保障基層工作需要。
韶山市自此打通鄉鎮綜合執法“最后一公里”,實現從“九龍治水”到“一局棋”的嬗變。
截至目前,全市各鄉鎮共辦理行政執法案件658件,罰款金額約169774元。主要涉及非法占用土地、適用簡易程序的安全生產違法行為、農村村民非法占地建住宅以及露天焚燒秸稈、垃圾等5個領域。
“改革并非簡單的權力下放,鄉鎮接不接得好,管不管得住直接影響到改革效果。”蘭寧介紹,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重點領域,市司法局多次召開黨組會議專題部署,成立鄉鎮執法體制改革工作小組,切實抓好改革工作。
同時,市司法局作為依法治市辦公室,積極推動依法治市委員會執法協調小組履行職責。
2023年10月19日,副市長王梁主持召開市委依法治市委員會執法協調小組會議,審議研究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工作。
重構:打造復合型執法隊伍
面對改革深水區的暗礁,韶山祭出“三記重拳”。
市司法局構建“雙軌監督”體系,即聯合市檢察院定期介入案卷評查,共發出檢察建議書19份。
“執法監督直通車”制度讓政協委員化身“啄木鳥”,助力推進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。由市政協牽頭,聯合市檢察院、司法局等單位并邀請部分政協委員組成調研組,緊緊圍繞賦權指導目錄落實中存在的問題、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編制情況、執法能力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等方面,通過座談交流、查閱資料、實地調研、外出學習等方式,對9個市直部門和4個鄉鎮進行專題調研,全面梳理在執法機制、執法質效、執法保障、執法監督等方面存在的11個問題,共同起草并形成《關于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工作的調研報告》,為完善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機制提供了參考。
2023年,該市出臺了《韶山市鄉鎮執法事項指導清單(2023年版本)》,將鄉鎮行政執法事項清單由36項調整至16項。
4個鄉鎮行政執法大隊均聘請法律顧問,由律師、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等專業人員提供法律意見審查、糾紛調解和執法程序指導,并通過參與重大決策論證、合同審核及行政訴訟代理等實現執法全流程法律支持。市司法局通過組織全市執法人員層面培訓,開展行政處罰法、行政復議法等法律法規解讀、執法文書規范及典型案例剖析等專題授課,并依托模擬執法、案卷評查等方式強化實戰能力;職能部門在下放賦權到鄉鎮后,定期針對行政處罰程序、調查取證要點及行業監管難點組織專項培訓,例如水務領域針對河道違建查處、生態環境領域針對秸稈焚燒執法等開展“點單式”案例教學。
一組數據折射改革成效。在韶山沖景區,綜合執法隊與旅游警察的聯動巡查,讓占道經營投訴量下降50%;鄉鎮案件平均辦理周期縮短70%,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。
責編:李禎媛
一審:李禎媛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